災害調適行動計畫

我國的氣候變遷災害調適計畫有哪些重點?

        在「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與「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的架構之下,我國政府訂定五年期的災害領域行動方案(102-106年),總計有18個部會署參與,包含48項行動計畫,其中明訂災害調適領域之總目標為「經由災害風險評估與綜合調適政策推動,降低氣候變遷所導致之災害風險,強化整體防救災調適能力」,並包含6項調適策略、18項措施(表1)。[4.1.8]

 

調適策略

措施

1 .推動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評估及高災害風險區與潛在危險地區的劃設

1.1  推動氣候變遷之災害衝擊跨領域整合應用研究:

1.1.1氣候變遷應用服務能力發展計畫

1.1.2因應氣候與環境變遷之防減災調適策略研究

1.2  氣候變遷之複合型災害脆弱度與極端災害規模之推估:

1.2.1極端降雨事件對南臺灣水庫集水區坡地二次土砂複合災害型態之運移機制與因應對策研究

1.3  調查與劃設國土潛在危險地區,評估氣候變遷衝擊之高災害風險區與脆弱地點:

1.3.1淹水潛勢圖、脆弱度地圖及風險地圖製作

1.3.2國土保育地質敏感區調查分析

1.3.3地質敏感區調查與劃設

1.3.4國有林深層崩塌致災潛勢調查評估-南部重點流域

2. 加速國土監測資源與災害預警資訊系統之整合,以強化氣候變遷衝擊之因應能力

2.1  加強辦理國土監測與強化現有監測資源整合:

2.1.1災害性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建置計畫—掌握災害天氣子計畫

2.1.2水災災害防救策進計畫

2.1.3河川流量自動化觀測科技發展計畫

2.1.4強化坡地環境地質與防災應用

2.1.5台灣水文觀測長期發展計畫

2.2  加速推動災害預警科技整合,強化災害模擬與預警,以作為減災、防災、預警、土地管理之決策依據:

2.2.1災害性天氣監測與預報作業建置計畫—因應氣候變遷子計畫

2.2.2 研發洪水預警、淹水預警、災害決策支援、旱災應變技術

2.2.3國土資訊系統災害防救應用推廣服務

3. 檢視、評估現有重大公共工程設施之脆弱度與防護能力,並強化災害防護計畫

3.1  檢視並評估現有重大公共工程與關鍵基礎設施之災害脆弱度與防護能力:

3.1.1跨河橋梁流域管理方法與驗證之研究

3.1.2公路因應氣候變遷建立設施安全防災之風險評估及策略服務計畫

3.1.3能源供給領域之調適工具研究與建立

3.1.4電力供給設施及其所在區位氣候變遷之衝擊評估、脆弱度盤查分析與輔導

3.1.5台電所屬能源供給設施及其所在區位氣候變遷之衝擊評估與脆弱度盤查分析

3.1.6油、氣供給設施及其所在區位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脆弱度盤查分析與輔導

3.1.7油、氣供輸系統面對氣候變遷之衝擊評估、脆弱度盤查分析與輔導

3.2  強化高災害脆弱度之公共工程之監測與災害防護計畫:

3.2.1供油中心油槽區地質災害潛勢調查分析暨改善計畫

3.2.2花蓮港防波堤維護工程

3.2.3氣候變遷下水文異常事件對水庫安全風險與改善對策研究

4. 重大建設與開發計畫應重視氣候變遷衝擊

4.1  重大建設與開發計畫應落實防災脆弱度評估,並強化災害防護:

4.1.1因應氣候變遷下都市內水與洪患減災調適規劃技術

4.2  重大建設與開發計畫需與國土計畫相連結:

4.2.1運用都市計畫審議權限,落實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有關防洪、排水及滯洪等規定

4.2.2變更臺灣地區北中南東部區域計畫第1次通盤檢討-辦理資源型使用分區之劃定或變更

5. 推動綜合流域治理,降低氣候風險

5.1  研究流域綜合治理災害脆弱度評估方法與流程、流域防護能力與設計標準的檢討與評估以及高致災風險區位及其調適能力的評估:

5.1.1淡水河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研究計畫

5.1.2運用衛星進行山坡地變異監測

5.2  以流域為單元,整合水、土、林等資源之保育使用及復育,並優先推動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計畫:

5.2.1重要河川環境營造計畫

5.2.2水庫集水區低衝擊開發規劃示範計畫

5.3  掌握山崩、土石流、流域土砂、海岸侵蝕間之互動關係,推動流域土砂管理與回收處理:

5.3.1易淹水地區上游集水區地質調查集資料庫建置(第三期)

5.3.2國有林莫拉克風災土砂第二次災害潛勢影響評估

5.4  推動流域治理事務協調與制度建立,短期建立協調機制,整合流域整體治理工作,長期透過組織再造,建立單一專責單位負責流域整體治理工作:

5.4.1流域綜合治水對策整合與相關法規修訂研究

5.4.2水體環境水質改善及經營管理計畫

6. 強化極端天氣事件之衝擊因應能力,推動衝擊與危險地區資訊公開、宣導、預警、防災避災教育與演習

6.1  擬訂極端災害衝擊與災害風險分散之因應對策,規劃與確定防救災政策與體系,並強化地方與社區因應極端天氣事件之災害調適能力:

6.1.1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中部、南部備援中心建置計畫

6.1.2原住民保留地山林守護計畫

6.1.3原住民族部落遷建計畫

6.1.4「災害防救深耕5年中程計畫」及「災害防救深耕第2期計畫」

6.1.5各科學園區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災害防救作業手冊檢討

6.2  加強氣候變遷防災教育、災害資訊流通、民眾參與及風險溝通:

6.2.1 101-104氣候變遷調適人才培育中程個案計畫

6.2.2 100-103防災校園網絡與實驗計畫

6.2.3強化防救災人員教育訓練計畫

6.3  研究透過保險機制強化災害預防及救助

6.4  檢討訂定土石流、堰塞湖之警戒值、範圍及發布警戒時間,並擴大、強化土石流防災專業與水情通報系統以降低災害風險

6.5  強化災防軟體與硬體之專業人力與資源,建立災害撤離標準化流程,研究建立分級撤離機制;增進各級災害應變中心機制之專業能力,達到自主性防救災以及撤離強制效益提升之目標:

6.5.1民眾及防汛志工防災作業建置及策進計畫

6.5.2土石流防災教育訓練及宣導

6.5.3洪汛期間防汛通報及輪值應變計畫(南科)

6.5.4民用航空局風災、水災、震災及海嘯災害防救業務計畫

 

在氣候變遷災害調適行動推動方面,目前有哪些成果?

        此五年的行動計畫為我國氣候變遷災害調適奠定了基礎,這些初步進展與成果包括四大面向:

 (一) 災害風險調查評估─更了解現況脆弱度與致災風險

 (二) 災害風險圖資研發─更了解災害風險空間資訊

 (三) 基礎設施能力建置─更提升災害調適軟硬體能力

 (四) 防災調適措施執行─逐步施行各項防災調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