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風險評估方法介紹

界定災害衝擊並評估風險為降低、管理、治理災害風險的第一步

       為了降低可能的災害損失,第一步即為「界定災害衝擊並評估災害風險」,因為預先得知相關資訊,才能採取各項可能的災害風險管理措施。 災害風險評估通常有兩種類別:

()專家對災害風險的客觀衡量:

透過嚴謹的過程,檢視探討致災的風險驅動因子,評量災害衝擊的規模強度、嚴重程度、影響範圍(時間、空間)、可能損失(人命、財產)等等,評估方法有模式模擬法、指標法等,前者使用資料與模式實際模擬災害衝擊的範圍與嚴重程度(例如:淹水範圍、淹水深度、淹水家戶數),後者則是選擇關鍵的指標,可以看出歷年趨勢,亦也可以將指標資料以等級的方式呈現,藉此可以比較此指標在不同區域的程度(例如:人口密度),甚至可以將數個指標結合成綜合指標(例如:人類發展指標)

()人們或利害關係人對災害風險的主觀評量:

評估方法多採用問卷調查法(如:您覺得某項災害嚴不嚴重、您覺得擔不擔心),藉此呈現人們「覺得」的災害風險程度高低。

       上述兩種類別對同一個災害衝擊做出的災害風險評估結果有時候不盡相同,有時候專家認為高風險的,決策者或民眾卻不這麼覺得;有時候專家評估低風險,但是決策者或民眾卻認為是高風險。這個專家與決策者或民眾認知的差異也是災害風險問題是否被視為優先需要處理,需要採取相關管理措施,甚至造成許多社會爭議的主要原因。

 

氣候變遷衝擊評估方法

         氣候變遷衝擊評估方法多採用兩種方法,「數值模擬法」評估實際衝擊改變量;「指標法」評估關鍵因子的改變量。回顧國際及國內相關文獻,可以發現氣候變遷衝擊評估區分為兩項類別(1):

()氣候變遷衝擊的實際評估:

主要評估暴露系統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社會、經濟狀態的改變量(正向或負向),可提供定量的評估結果(如:降雨增減多少、淹水面積增加多少),但卻需要模擬模式、計算資源、資料等配合條件,方可執行。

()氣候變遷衝擊影響因子的評估:

主要是選擇關鍵因子,使用指標資料評估衝擊及其風險,通常以等級的方式呈現高低風險,可提供半量化的評估結果,例如:等級5的風險,代表極高風險,1則代表極低風險,此方法較不須模式、計算資源等技術。[3.1.5]

       若以氣候變遷淹水災害為例,前者使用數值模擬評估集水區降雨量的變化、河川流量的改變量、可能溢堤的區位、水量、造成淹水的範圍、深度,甚至可評估到淹水可能影響的人口、土地利用、產業損失等風險。後者則選擇淹水災害之關鍵風險因子的指標,包括危害度(如:未來降雨量的變化)、暴露度(如:人口密度)、脆弱度(如:淹水潛勢區相對易淹水的脆弱區位)等。面對不同的災害類型,可依計算資源、模式可信度、地方特性、資料可及性等因素,及評估需求,選擇不同種評估方法。

 

 

表1、氣候變遷衝擊評估的主要兩項類別

類別

氣候變遷衝擊的實際評估

氣候變遷衝擊影響因子的評估

目的

實際評估(觀察並推估)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特性及大小

評估影響氣候變遷衝擊特性及大小的驅動因子

方法

使用流量變數、評估與推估模擬模式

使用指標資料

評估內容

  • 暴露系統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環境、社會、經濟狀態的改變量評估
  • 調適作為效益的評估(下修衝擊量)
  • 若將各項衝擊轉化為經濟損失衡量,則需進一步執行貨幣化衝擊評估
  • 氣候因子的危害度評估
  • 暴露系統的脆弱度評估
  • 自然及人類社會系統的潛在暴露度
  • 暴露系統的敏感度(環境、社經)
  • 暴露系統的調適力

災害衝擊

範例

  • 集水區降雨量的改變量
  • 河川流量的改變量
  • 可能溢堤的區位、水量、造成淹水的範圍、深度
  • 淹水可能影響的人口、土地利用、產業損失
  • 降雨量的變化
  • 淹水潛勢地區等級
  • 地層下陷區域等級
  • 人口密度等級
  • 社會經濟脆弱度等級

資料來源:[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