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氣候的未來

猜一猜

猜一猜,氣候模式推估21世紀末,侵台颱風之強度可能會如何變化?

在未來推估的最劣情境(RCP8.5)下,21世紀末全球地表將增溫3.7

        過去一百多年,因為工業與經濟發展,我們人類活動已經改變了地球的氣候狀態,但是,未來的氣候狀態會如何呢?是越來越暖化?還是暖化情形有所抑制了呢?

        IPCC的科學家們使用代表濃度途徑(RCP)呈現未來不同暖化程度的氣候情境,分別是

  • 排放量最多、暖化最嚴重的最劣情境(RCP8.5);
  • 排放量中度、暖化程度中等的兩個中度排放情境(RCP6.0RCP4.5);
  • 排放量最少、極度抑制暖化程度、巴黎協議的增溫低於攝氏2度目標的低度排放情境(RCP2.6)。

1、全球地表溫度未來推估[2.3.1]

  

        經由未來氣候推估發現,不同RCP情境在世紀末增溫幅度有明顯差異(1),相較於基期(1986~2005年)的平均溫度,在最劣情境(RCP 8.5)下, 21世紀末的全球地表溫度可能增加攝氏3.7[+2.6~4.8],其模式推估範圍甚至可能超過攝氏4度;在中度排放情境(RCP4.5)下,21世紀末將可能增加攝氏1.8[+1.1~2.6];在低度排放情境(RCP2.6)下,21世紀末將可能增加攝氏1.0[+0.3~1.7],也唯有在此情境,我們方能達到巴黎協議的目標。

        巴黎協議的目標希望將全球平均氣溫增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低於攝氏2度以內,甚至更積極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但是,過去一百多年,全球平均氣溫已增加約攝氏0.85度,若為了達到巴黎協議目標,RCP2.6是我們必須努力的未來情境。

       但是,「災害防救」工作通常是預想最糟的狀況,也因為如此,目前在做未來氣候災害模擬時,我們皆會使用RCP8.5情境,以了解最糟狀況的災害規模。[2.3.1]

 

以降尺度技術獲得較細緻化的在地氣候狀態

      IPCC各國頂尖氣候研究中心發展的全球氣候模式模擬地球的氣候系統,考量未來可能的社會經濟發展情境(全球溫室氣體與氣溶膠的未來排放量趨勢),模擬全球未來的氣候,以提供氣候變遷未來推估資料,此資料之空間尺度約為250公里╳250公里的網格,這個空間解析度無法呈現臺灣不同的在地氣候狀態。

       因此,國科會的「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為了提高空間解析度,將全球氣候模式進行降尺度(統計降尺度或是動力降尺度),產製25公里╳25公里,甚至5公里╳5公里空間解析度之網格資料,也因為有這些成果,我們得以看到未來較細緻化的臺灣在地氣候的變化。[2.3.2]

2、動力降尺度從GCM(全球)到RCM(區域)示意圖

未來全球升溫已勢不可擋,臺灣未來的氣候變化趨勢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