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氣候推估

21世紀末的臺灣可能增溫超過攝氏3

  《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的推估臺灣未來溫度的變化,發現不論哪一個暖化情境,相較於基期(1986-2005年)的平均溫度,21世紀中(2046-2065年)之後,臺灣增溫將可能超過攝氏1度。

     但若再將時間放遠一點來看,21世紀末(2081-2100年)的臺灣,在巴黎協議目標的RCP 2.6情境下,升溫將可能控制在攝氏1度以內,但是,若未能及時達到減碳目標,在RCP4.5情境下,21世紀末臺灣的氣溫可能增加攝氏1.3~1.8度;在RCP6.0情境下,21世紀末臺灣的氣溫可能增加攝氏1.7~2.1度;而在暖化最劣情境(RCP 8.5)下,21世紀末臺灣的氣溫可能增加攝氏3.0~3.6度(1[2.3.1][2.3.2]

  進一步使用較多推估模式的情境(RCP4.5RCP8.5),分析臺灣北中南東四分區未來的增溫變化,發現不論是RCP 4.5RCP 8.5,臺灣北區都將是增溫幅度最明顯的區域(基隆、臺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在RCP4.5情境下,21世紀末的增溫推估將達到攝氏1.71度,而在RCP8.5情境下,21世紀末的增溫推估將達到攝氏3.36度(2[2.3.1][2.3.2]

1、臺灣氣溫未來推估[2.3.1]

2、臺灣北中南東四分區之未來氣溫改變量推估圖[2.3.1]

臺灣未來降雨可能呈現「豐越豐、枯越枯」的情形

  相關氣候推估研究顯示臺灣未來降雨量的變化,隨著暖化程度的增加,亦呈現濕季降雨增加的特徵。相較於基期(1986-2005年)的平均降雨量,在RCP 4.5情境下,21世紀末(2081-2100年)臺灣的濕季降雨將增加;在RCP 8.5情境下,21世紀末臺灣的濕季降雨將增加14%~20%,且西部比東部增加更為顯著。

  進一步分析臺灣北中南東四區平均降雨量變化,臺灣現階段濕季的平均降雨主要集中在北部與南部山區,西側沿海地帶的降雨量最少。但在未來,臺灣各地的平均降雨量都會增加,不論是RCP 4.5或是RCP 8.5情境,南區皆是濕季降雨量增加量最大的區域(臺南、高雄、屏東)(3[2.3.1][2.3.2]

  乾季時,臺灣目前的平均降雨主要發生在北部、東北部地區,臺灣的西南部平均降雨量較少。依未來情境推估顯示,臺灣四區在乾季的平均降雨量都將減少,21世紀末以中區(臺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與南區(臺南、高雄、屏東)減少最多(4[2.3.1][2.3.2]

3、臺灣北中南東四分區之未來降雨量改變率(%)推估圖:濕季

4、臺灣北中南東四分區之未來降雨量改變率(%)推估圖:乾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