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災害風險調適策略

猜一猜

氣候變遷災害調適是要針對哪一種災害問題採取調適策略?

對症下藥,針對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評估結果研擬調適策略

過去幾年,我國逐步建構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評估之方法學,也累積許多科學研究之成果,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即是:針對臺灣常見的三項災害衝擊風險之評估結果,研提相對應的氣候變遷調適政策。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參考IPCC對災害風險之定義,以及災害風險管理與調適方式,將災害調適選項區分為四類:降低危害度、降低暴露度、降低脆弱度、其他災害風險管理方法(包含:系統轉型與韌性增加、風險移轉與分擔、整備應變),一方面可針對災害問題之風險驅動因子(危害度、暴露度、脆弱度)對症下藥,二方面可實際了解與評估調適策略對減輕災害風險之效益。[4.2.1][4.2.2]

這些策略選項在可取得性、成本、效果、效益、效率,以及可行性等不同考量上變異度很大,故需要透過評估方法得以選擇最適當的調適策略(可為單一策略或多項策略之組合方案)​​​​​​​,評估及決策的方法可依正式程度(低至高)​​​​​​​區分為直覺抉擇、審議式/參與式評估、正式評估決策。

在選擇之後,即開始進行調適選項細部的規劃與執行,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考量該選項的可行性,例如:財務資源、知識與技術資源、時間資源等;也必須考量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的障礙,例如:不同利益團體間的衝突、社會及政治的低支持、主要機構及行動者的決心及能力不足等。

因此,規劃內容須包含現有機制及政策之檢視、調適計畫之溝通與共識建立、執行所需要的資源與能力建構等,最終規劃一套可行性高的調適計畫。

惟我國的氣候變遷災害調適策略尚未進入完善的調適評估階段,故未來仍需要進一步評估,以利決策者選擇,並研擬規劃後續的調適計畫。